twitter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

可能是一个玩笑

(一)以下的故事,说的是“人生是一个谜”。

谜面,如下所述,谜底,揭开了,好像不足为训。对我的生命没有影响。

【世华‧奇闻】英国女子怀孕期患异食癖,吞下3罐家具喷蜡!

此中的因缘果报,或许是有的,但是不可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隱隱约约我只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玩笑。是一个感觉吧?

知之为知之:如果真要为这故事找一个教训,可能只是:“骑脚踏车要小心”吧。

(二)那一年我26岁,住在八打灵美嘉园。

有一晚,我正在房里的浴室淋浴。电话突然响起,我包毛巾跑出来接听:“阿明,救我!救救我!”话筒里传出女孩尖细的求救声。

我喂喂了几声(忘了自己说甚么。)“对不起,打错电话。”对方要放电话。

“不不,你不要放下。”我说。

跟她谈了一谈,才明白发生甚么。原来这女孩名叫吴欣怡(姑且名之),16岁,父亲是马来西亚 人,母亲是新加坡人。她父母刚刚离婚,父亲带她到关丹某花园住宅区。这一晚,她父亲有朋友想侵犯她(父亲袖手不理。)她挣脱,跑了出来,看见一间住宅没关 门(只有小孩没大人。)她走进去,急急找到电话,本来想向一名住在吉隆坡的朋友阿明(姑且名之。)求救,记错电话號码(她甚么都没带出来。)电话接到我房 里。

我劝吴欣怡报警。她几乎哭出来。不不不,原来,她不想父亲坐牢。

我只好劝她走出去,查清楚身在何方,或找找看有谁可帮忙,再打电话给我。

结果,我等了整个晚上,电话没再响起。

没想到吴欣怡又失踪了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她才再打电话来,告诉我发生了甚么。

原来那天晚上,她竟然像粤语长片那般昏厥在花园区路上,然后再像武侠小说一般给一个女子救了回去。

救起她的女子名叫珍妮弗(姑且名之。)才18岁,身世也很奇特(且不细表。)当时跟一名A君同住。

吴欣怡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人身安全了就没事。后来常打电话来,跟我东拉西扯。她是新加坡人,华语会说不会写,有一次,还以拼音照字典“临菶”过一封中文信给我,字体歪斜,稚趣可爱。这封信至今我仍然妥善收藏。

像其他的普通朋友,我们有时联络,有时没。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某一天晚上,“激荡工作坊”的老友薜仁长(姑且名之),突然神秘兮兮跑过来找我,要我帮一个忙。我还记得,我们坐在7─11门口前的石礅摇脚,商谈。原来他受朋友(珍妮弗的姐姐)所托,要找一名据说在《南洋商报》工作的熊姓男子,因为失踪的吴欣怡可能会连络他。

原来,珍妮弗的朋友A君带吴欣怡到吉隆坡,帮她找到一份快餐店的工作,安顿好住处。没想吴欣怡又失踪了。

我笑对薜仁长说:“你要找的人,就是我呀。”这么巧,他只认识那么一位在《南洋》工作的朋友。就是我。

可是,我可没有拐带无知少女咧。

別担心,一如既往。过了不久,吴欣怡又再出现,打电话给我。

我连忙打电话给薜仁长,转告事情的真相:原来吴欣怡人在吉隆坡时,终於记起(文章开头)她吉隆坡的朋友阿明的电话。阿明跟她在新加坡的母亲时有连络:原来她母亲已经再嫁,丈夫是一名飞机师。

结果是:吴欣怡因此得以回到新加坡,跟母亲住在一起。

好了,圆满结局。

后来,吴欣怡人在新加坡,仍然时常写信、打电话给我,过著一般少女本来就应该有的16岁甜美生活。

那一年年底。“激荡工作坊”在“人长久茶坊”举办跨年演唱会,我照旧捧场。还记得那一晚表演精彩,台上台下都显得开心。

表演散场的时候。我抬头,看见一名身裁略胖的女孩,向我走来。

“请问,你是熊先生吗?”她问。

我说是。可是,我没见过她。

“我是珍妮弗。”她说。

“哦,终於见到你了。”我说。

“你还记得吴欣怡吗?”她问。

“当然记得,她最近还好吧?”我笑。

珍妮弗说:“她上个星期在新加坡骑脚踏车,给车撞死了。”

(星洲日报/副刊‧文:庄若)

美丽的艺术

週末逛跳蚤市場,在擺賣舊式雜貨的攤子,看見一個小巧精致的藤制提籃。

看得出來是手工編織的籃子,而且一定已經被使用過無數遍,那裡頭有種平淡生活的拙樸、草根氣息。在上個世紀,不過是極其普通而平常的籃子,好比現今 流行的環保袋。許多媽媽,每個清早出門,為家人張羅一天的菜肴,手挽著菜籃子,走在熱鬧喧囂、濕漉漉的菜市場上,與菜販討價還價。竹制的籃子堅韌耐用,裝 滿一籃子的蔬菜肉類雞蛋,滿溢著幸福的母愛。

【寵物情緣】讀大學時,他膽敢把狗狗帶到學校宿舍偷偷飼養。畢業後不找高薪厚職,反而應徵寵物店銷售員!

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兩個這樣的籃子吧。孩提時代,住在租賃的店屋二樓,午後慵懶漫長的時光里,遠處傳來“茶粿”的叫賣聲。急急推開窗,喊了一聲“茶 粿佬”,因又來不及下樓,只好將繩子牢牢拴住籃子的把手,筆直地從窗口垂吊了下去。賣茶粿的從籃子里取了錢,再把一些粑、芋頭糕等茶粿放進籃子,貨真價 實,童叟無欺──那平凡無奇的提籃子,在這節骨眼上,竟有了一點運用上的創意。

那時候的生活並不像現在緊湊忙亂,人們的時間充裕。於是,有更多悠閑的時間,編織手工精細的簸箕、竹籃子、掃帚之類的日用品。不必為了追求業績而疲 於奔命的趕工,編制出來的東西堅久耐用,更不難看見那一點慧心巧思。那個年代,人們所受的教育不高,卻能創造出歷久不衰的東西。

在那重質不重量的年代里,慢,是生活的主調,也是成就一切藝術的底蘊。

然而,許多父執輩留傳下來的手工製品,也許因微不足道,結果不是被丟棄就是被束之高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賣雜貨的地攤里尋得它們的蹤影,重溫舊夢。

當然,那已經是兩個世界,不同觀點的藝術品了。

(星洲日報/副刊‧文:黃曉玲)

慢出好心情

一个月前,我为了靠近新工作地点,从吉隆坡市中心的公寓搬到莎亚南郊外排屋,这也让我实现每日回家煮饭,少吃外食的愿望。

回想住在公寓的日子,上班时间看著长长车龙,焦虑地只想快点回家,回到家时天色已暗,再加上还要洗衣服、做家务等,亲自下厨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世华‧奇闻】英国女子怀孕期患异食癖,吞下3罐家具喷蜡!

所以,大部份的晚餐都是吃快熟麵,不然就停车在路边隨便吃一餐。

刚搬到排屋时,为了坚持一肉一菜一汤的原则,我每天下班后就立即“飞车”到家附近的百货商场,选好早已印在脑海中的食材。结帐后,再箭步取车。

回到家,衣服还没换就立刻到厨房把汤料准备好,直到整锅汤放到煤气炉上,才开始洗澡换装。

从煲汤、切菜、炒菜到饭后收拾餐桌,每个流程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直到有一天,我面向窗外切蒜头时,终於被压得喘不过气,只好闭上眼睛深呼吸……这时,我竟然闻到窗外草地的味道,感受到微风徐徐,还听到鸟叫声!

“对了,这才是享受烹飪的过程,我到底为甚么要这么赶呢?”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后,过去伴隨著我的快速节奏,渐渐有放缓的跡象,现在的我每天都望著窗外绿意,享受在厨房的午后时光,更不由自主地爱上这种慢生活,慢出好心情及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星洲日报/副刊‧文:蓝翼)

状元

从收到考试时间表那刻起,他们就像收到了战书,开始严正以待,认真地商討对策。

奶奶负责调整孙女三餐的食材,確保她摄取均衡营养,改变烹调方式,减少油炸食物,以免她吃了身 体发热,喉咙痛。此外,还要確保孙女准时睡觉。奶奶更连最爱追看的电视连续剧也不敢看,因为不能让孙女分心。上个月,奶奶心疼孙女在学校假期也得补习,认 为补习老师在假期也不忘“抢钱”。如今,她却打算与补习老师商量可否每天都上门来督促孙女温习。

【世华‧奇闻】少女情书寄情郎,半个世纪后才收到!

女孩来自双薪家庭。父母早出晚归。但是,在这非常时期,他们几乎每个小时都拨电话回家,问问女儿的复习进展。他们取消了那两个星期的国外公干行程,晚间的应酬也儘量避免。白天,他们更在见了客户后,跑回家一趟为女儿打气。

家庭教师的手机在晚上响过几次。女孩的父母打来询问女儿的进度,补习时候的表现和对考试范围存有的疑问。奶奶甚至在家庭教师离开时,拦住她要求她教她科学,好让她在老师走后仍可再指导孙女。

空气里弥漫的紧张气氛,终於在考试结束后告一段落。只不过,未来的路还很长,上述情节会不断地,重复地上演。女孩应付幼稚园年中大考尚且如此如临大敌,將来升上小学,中学后,情况可真令人不敢想象。

(星洲日报/副刊‧文:非美丽)

我们需要天使

我一向来不是属於崇尚名牌的kaki,所以来到意大利米兰的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Victor Emmanuel II)大厦时,我並没有雄心万丈的四处去疯狂搜购名牌货物。

听说,藏有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地点就在附近,只10分钟的车程就可到达,便兴致勃勃的和家人及几位队友召了两辆计程车过去,就只是想要一览旷世巨著的风采。

【世华‧奇闻】英国女子怀孕期患异食癖,吞下3罐家具喷蜡!

其实说真的,《最后的晚餐》这名画已是耳熟能详,在意大利到处都可看到其副版。书刊、画册、明信片、甚至各种旅游纪念品,都成万成亿那样的翻制销售出去。

到教堂去只是为了目睹其真跡,亲身感受感受一下达芬奇在他那个大时代所要表达的一种勇者无畏的 风范。在那最后的一夜,耶穌向12个门徒透露有人背叛他,却没有潜逃的意愿。12个门徒形態各异,只有做贼心虚的犹大,背光而站,画家用阴影的笼罩象徵式 的把背叛者给显突出来了。这是西方文艺复兴期一种代表性的绘画手法,也是达芬奇花费了4年心血的结晶,画像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產名录。

如果真有像画家笔下的天使

到达教堂时已是下午3时,入口处有一长列的人群在排队等著进场,售票员说,当天的入场票只剩下一张,下回请早。並且如果想要肯定有票进场,最好在一星期前预定。

我们在冒雨的街道往回走,有一丝丝的失望縈绕在心头。

这一次,我並没像那年在巴黎时那般幸运,同样是偷偷脱队去看举世名画,那一次到卢浮宫博物馆(Louvre Museum)得以见到它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次的意大利之行,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我后来又回到了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大厦,用了相等於一个名牌小皮夹的价钱买了一幅迷你型的油画。

画面上是两个胖嘟嘟赤著身子的小天使,浑圆的小腿小手,背上是短短伸展著的双翼。小天使在云端上睁著纯凈无邪的双眼俯瞰世间,身畔有鲜红美艷的玫瑰花环绕著。背后灰蓝的天空和谐的陪衬出一种静蕴安寧的气氛。

我怔怔的想,在我们现实单薄的社会上,確实是需要有一些美丽的天使,才可以把我们淡漠的生命提 昇至另一个层次。像这些把生活美化在画布上的画家,便是把当时一些震撼人心的主题,透过了他们慎密的心思,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来,以至流传万古。这样,当 我们尝试去为歷史思索和想象时,那远古的事故才会呈现出色彩,也为后人添加了想象的空间。

再转过来往另一方面想,如果真有像画家笔下的天使,他们永远藏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守护著我们,在我们忧伤颓丧时给予安慰,在我们迷途失落时赐於指路明灯,那该多好啊?

所以我们需要有天使,为灰暗的生命抹出一个亮丽的晴空;为充满创痛与无奈的人生划出一线希望。

(星洲日报/副刊‧文:孙天心)

久违了,水仙

我把月曆翻到5月,入眼的是一叢水仙。畫面上純白的花迎風微顫,配上金黃的心瓣,讓人頓時眼前一亮,那是春的訊息,先在月歷上把人感染上一股歡欣。我看窗外,仍舊一幅青黃不接的景象。樹還禿著,枯褐的枝條看不出半點生氣,草地開始露出淺淺的青色,帶著春來的前兆。

然後下起今年的第一場雨,雪已經去遠了。雨的降臨告訴大地,是時候甦醒了,萬物都要開始蠕動,雨後天晴時,第一棵樺樹冒芽,接著花圃上紛紛冒出水仙 的尖芽。每天去審視,它們就只冒芽,不見生長。看了幾天沒趣了就忙別的事去,過了一個星期再去看它們,尖芽已經長得很長,看起來像韭菜。到了5月中,現出 許多花苞,我興奮了,每天放工後蹲著在水仙叢前流連。夜裡又下雨,第二天去上工時出太陽,傍晚回到家眼角瞥到花圃上有黃點,上前一看,呀,水仙全開了,一 整叢的純白配金黃,在夕陽裡燦燦亮,終於等到水仙花開,春天真的到了。

【世華‧奇聞】少女情書寄情郎,半個世紀後才收到!

水仙花開太短暫每年總會這樣守候水仙,它的花期不長,兩個星期左右,開過了就要等下一年春天。花未開時充滿期望,等花開了,欣喜之餘有一點惆悵,水 仙花開太短暫,就像春天一樣。剛剛到就已經準備離去,不及時把握很快就流逝。這個季節往往令人感到生的歡喜,同時也感到美好的總是短暫的,喜悅的同時也有 焦慮,怕好景不常。

花店在初春都會賣一整束的水仙,買回來插在透明花瓶裡,立刻滿室生春。想起遠東在新春期間人們會用水養水仙球莖,在過農歷年時開花,也許是異曲同工,都想把春留住。

水仙的神話是那麼淒美,美少年顧影自憐,愛上自己的倒影,以至變化為水仙。是不是由於這樣,所以水仙花總是微低著頭,好像在尋找甚麼。

春來春去,花開花落,短暫而美麗,且讓我把握這段時光,把美麗的保留在心裡,不要辜負了春天。

(星洲日報/副刊‧文:扶風)

不一样的父母

“用力!再用力!Teran!”產房裡,又是平凡的一日。助產士(Nurse midwife)和醫學生在對著這位準媽媽喊。

“很痛啊!”

【寵物情緣】讀大學時,他膽敢把狗狗帶到學校宿舍偷偷飼養。畢業後不找高薪厚職,反而應徵寵物店銷售員!

“別喊出聲,咬緊牙根,手抓小腿,頭起來,往下推!”經驗老到的助產士下令。只見準媽媽臉和頸上的青筋都冒出來了。豆大般的汗和淚水流出,劃下。當 然冒汗的不只媽媽,在旁等候的準爸爸也焦急得直擦汗。CTG(測量胎兒心跳的機器)“嗦嗦嗦嗦嗦”地叫個不停。這就是產房裡典型的寫照。

準媽媽才27歲,這是第一胎,懷孕期間都沒問題。胎兒成長也如預期一樣,如今39周;準爸爸是一位警察。從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迫不及待迎接第一個孩子,就快要為人父母的雀躍,摻雜著忐忑與不安。

“看到頭發了,再用力!”這句話對媽媽來說是一支強心針。我穿好了外科無菌手套,一面準備著臍帶的夾子和剪刀,一面為媽媽打氣。又是一番折騰,終於寶寶的頭出來了。助產士對著我喊:“Adik,mari!”

我手握好寶寶的頭,好讓寶寶的頭能為了適應骨盆縱軸而旋轉。然後把寶寶的頭往下拉,等前肩膀出來了再往上拉,讓後肩能出來。雙肩出來後,胎體及下肢隨之順利娩出。噢,是個小男孩!

助產士熟練的為寶寶做抽吸,寶寶哇哇哇的哭了。而我則忙著剪臍帶,百忙中我瞄了寶寶的臉一眼。哎,怎麼寶寶看起來有點面善,讓我不禁打了個冷顫。突然我發現助產士們都靜了下來。雖然手沒停,但臉色都微微變了(平日她們都會向媽媽說話之類的),產房突然變得跟平日不一樣了。

爸爸卻沒察覺,難掩心裡的雀躍和對真主的感恩,他專心地為寶寶念誦祈禱(azan)。媽媽雖累壞了,卻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寶貝孩子,眼神里閃耀著 母愛。擦幹了寶寶身上的羊水,我把這剛來到這世界的小生命放到媽媽懷中。助產士反應快,對媽媽說:“來,我們先為他洗澡和量體重。”就把寶寶抱走了。我忙 著在把胎盤接出來時,爸爸興奮的對電話另一端的親人報喜訊,媽媽閉上雙眼在休息。

難掩不安的心情

匆匆解決了我的任務,留下助產士為媽媽逢合傷口,不安的心情促我快步走到新生兒的護理房。護士在為寶寶量體重。我再端詳寶寶的臉,圓圓的臉蛋,扁扁 的鼻梁,眼角上挑,還有深雙眼皮……這時,護士已說出了我心裡面的答案:“這寶寶看起來有點syndromic。恐怕是Down Syndrome”。我輕輕的點頭,她接著說:“婦產科醫生已經在打電話給小兒科醫生了,待會他們會過來看。”

Down Syndrome,唐氏綜合症。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現象,命名源自在19世紀末首次描述其病理的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Down)。唐氏綜合症的孩子通常會有學習障礙、智能障礙和各種各樣的先天性疾病。一般上其生出唐氏兒的風險會隨產婦的年齡而增的,這意味著雖然風險較 低,但年輕媽媽也有可能生下患上唐氏綜合症的寶寶。

小兒科醫生不一會就趕到了。她先檢查了寶寶。“看起來是Down,但必須進行染色體檢查才能肯定。”她對在場的醫學生解釋,“接下來就是最難的一環了,得把這壞消息告訴父母。你們可以替我請爸爸進來嗎?”

我在產房外的等候處找到了爸爸,吱吱唔唔的一時不知該怎麼說。“呃……醫生有點事想要告訴你們,並希望你們夫妻都在場。”他臉色微變,心裡應該感覺到不對勁了。

隨著科技的演變,在國外,許多父母都會在懷孕期間進行各種檢查,以便可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的慣例(routine)。若發現是唐氏,有些國家更是允許合法的墮胎。

這時,爸爸,媽媽,寶寶,還有醫生都在房裡了。大約10分鐘後醫生才出來。我的責任是把媽媽和寶寶送到休息室好讓媽媽喂寶寶喝奶。我很好奇爸爸媽媽 這時的情緒會怎麼樣。但他們出奇的平靜,我也沒有多說。到了休息室,媽媽準備哺乳寶寶,剛剛的消息並不影響她眼神里流露出來的溫暖母愛。我離開休息室,滿 腦子都是雜亂的思緒。

我無法體會身為唐氏綜合症寶寶的父母的感受,只能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設想。我曾經與幾位唐氏兒的媽媽聊過天。特殊教育、健康問題、複健、社會的眼 光,甚至家人的眼光,這一切都不簡單,需要父母無限的包容,耐心,恒心,還有大愛。這些父母克服重重考驗,把孩子撫養成人。然而另一邊廂,令人費解的是, 也有父母把骨肉活生生地遺棄,甚至殺死。

那天以後,我都沒再遇見這對父母和小寶寶,願他們過得安好。

(星洲日報/副刊‧文:何翊斌)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擦身而过

谢霆锋贏获了本届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並不意外,也不轰动。

不意外,是5位获得提名的男演员中,周润发在《孔子》中並不出色,张学友在《月满轩尼诗》也太平凡、梁家辉在《李小龙》能获得提名也引起爭议、张家辉《证人》只保持一向水准,而谢霆锋在同一部片子中饰演的边缘人角色立体得多,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潮】引发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不轰动,是香港电影沉沦多年,这歷史悠久,而原是为鼓励电影创作而设的盛会,在近十多年来已沦为一年一度的电影圈人士常年的聚会,男女演员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谁最后得奖已少人理会。

但由於家庭背景关係,这位艺人出道以来就是个焦点人物,而且一直以来都有太多的花边新闻,先和王菲的惊世骇俗姐弟恋,后和张柏芝定情並结婚,还经歷了陈冠希裸照事件和妻子淫照外泄风波,导致两人婚变的流言不断传出,但难得他们能承受这种惊人的压力,现在还已育有两名孩子。

间中又有在2002年发生过凌晨车祸,找人顶罪被揭发而被控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被押监房14天,並被判处接受240小时社会服务令的事件。

也因为媒体和大眾都只想到他的花边新闻,而忽略了他的努力不懈,以及蜕变,一个年少得志的艺人,能够高调做人后又低调做事,算是“异类”了。

●如今回想,不禁莞尔

记得当年他刚出道而在当创作歌手时,其台上放荡不羈的作风已街知巷闻,但每家公司都看到他的潜 能,都希望能和他签约合作,有一回適逢到香港公干,被当地的同事拉去观赏他的一个白天的演唱会,就亲眼看到他因不满影响设备而摔麦克风和吉他,让我们这些 铜臭味的音乐生意人看得瞩目惊心,但在场的年轻观眾却视他这种行为本身的叛逆投射,而大声鼓掌称好,当时负责签约新人的关兄对他的態度不敢苟同,认为这种 艺人难以沟通,更妄论合作,所以我们和他签约的机会擦身而过。

今天回想这件事,不禁莞尔,当年他正因为年少,所以轻狂,也因为轻狂,成为我们和他的合作的一 个障碍,二十年风雨,当年那位狂妄小子,今天已因能够涉足幕后范畴,投资开设影像后期製作公司而每年赚上亿元,而兼商场俊秀和黄袍加身影帝於一身,当年那 台上摔麦克风和吉他的轻狂,相信会被解读为成长的必经阶段。

多话的雷

雷的善言,從和他握手後的那一刻開始,便知道了。他可以從一張名片上的名字開始,結束於公司角落的那塊磚。

我所遇見的洋人,一般上都有一套能言善道和幽默方式。但是,雷在這個部份,似乎是多了點。

【世華‧奇聞】迷戀女警甜美聲線,男子虛假報警上萬次!

我們是因為一起到一個地方採訪而認識。那些被安排的行程中,我們理應努力的收集資料來寫稿,可是,事情卻相反,似乎未曾見過這位老兄拿出任何的紙 筆。而,更糟糕的是,如果和他走在一起,往往就會輕易的錯過了導遊的資訊和解釋,聽見的都是他在說著他在別個國家的經歷,仿佛我們這一團里有兩個導遊。是 的,他有這麼一個製造話題的能耐,只是每次他打開了話題後,通常人家只能答上一兩句,過後他就可以說上好幾分鐘,而通常都會只聽見“I”(我)這個用詞。

其實他的多話讓他錯過了許多好風景。舉個例子,我們到動物園去的時候,他不懂因為看見了甚麼動物而勾起了話題,一邊說話一邊走完整個動物園。隔天早 上,我們從另一條山路越過了一座小山,從動物園的另一邊,進入動物園時,我興奮的說:看,這裡!我們來過這裡!他當下的反應是:有嗎?我不記得了。

其實,他不是不記得來過這裡,他根本都沒有用心來過這裡。

這樣的溝通,稱不上交流

可是他確實很享受和人聊天。記得有一回,我們大夥兒的話題談到日本的科技,話說當地的科技已經發達到──即使你點一碗熱騰騰的面,機器也完全可以代勞。他很是哀傷的說:啊,那我不是沒有機會和服務生攀談了?你知道嗎,我很享受跟人聊天呢。

我尊重他愛和人交流的那分熱情。但是,如果一方只是一個勁兒的說,另一方靜靜的聽,這樣的溝通,其實稱不上交流。我其實比較喜歡,當遇見了對的人, 雙方的談天過程,像打乒乓一樣的,一來一往。那個過程是愉悅的,因為對方聽懂你的,而你們都接上了彼此的話題。能遇見這樣的朋友,還真嫌千杯少,半夜短 呢。

至於雷,嗯,我在這裡一個勁兒的談有關他的事。但很可能,事實上,現在他已經不記得曾經認識過我這個人了。我和他談了很久,也許,他還弄不清楚我的名字呢。

(星洲日報/副刊‧文:王筠婷)

大鱼与小鱼

朋友突擊來訪,說是帶給我驚喜,他一進了門就叫著:“你在煎甘望魚啊?”他的嗅覺真的好敏銳。我是正在煎著Patu甘望魚,他嚷著要用了午餐才繼續北上,我找來指天椒黑醬油,加上白白冒煙的米飯,就是這麼簡單的午餐,我們的感覺豐富極了。

甘望魚,有種獨特的誘惑味道。這又稱為印度鯖魚的魚,在魚類中,身份低微,屬於平價的小魚,無法好好抬頭。但甘望魚卻獲得中階級人的喜愛。如我,從小時候對那種獨特的味道情有獨鍾。

【世華‧奇聞】迷戀女警甜美聲線,男子虛假報警上萬次!

我對小魚有種喜愛,或許童年時與甘榜流動魚販只售賣價廉的魚有關。從環境味道與時間食物客觀的角度來說,每一貼著味蕾的味道,都有它的起因原由與定位。

味道的定味,因人而異。但是好的味道可以留下某種生活質感,隨著時間,酵著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感覺。

有種小魚名叫昆令,銀銀的小身子橫過一條柔和的金土色。一般上,將它們煎脆了連魚骨細嚼,味道脆香可口,我就喜歡將它沾沾蒜泥酸柑醬青。這種味道,平庸裡說出了平淡朴素的一面真實感。

比起身份昂貴的鯧魚、西刀魚、紅綢、午魚、馬鮫魚,小魚們的身份低得靠一邊,位置也界線分明。

再說另一種我喜歡的小魚,它是半灰且透明的,身子軟軟挺不起身,樣貌又不揚。童年時,母親時常將它們清洗後洒些醬青醃一陣,說是可讓它的肉更加結實。當鍋裡的水一滾開來,母親加入了冬粉冬菜蔥花,再把這我們叫的“硬魚”放入,只需半分鐘就熄了火。

魚肉鮮美湯清甜,魚肉白細如水煮過的蛋白,柔柔溶溶,最可愛的是硬魚有一樣柔軟的骨,而且魚肉與軟骨容易隔開。

有小魚吃,是件幸福的事

從硬魚,我又聯想到鳳尾魚,一種身子扁扁的小魚,一般上都被晒成咸魚,它有個可愛的馬來名字──Kasih Madu(甜蜜愛人)。

我們常將它沾上面粉糊深炸,香香脆脆加上辣椒醬的助陣,我們吃個不停口。

說實在,童年裡我家的飯桌上也時常有大魚的出現。老爸愛吃煎馬鮫魚,母親卻偏愛紅哥里,那個年代家裡沒有雪柜,買回來的魚都得煎。我們兄弟4人口手動作快,有多少好吃的就吃多少,老爸喜歡的馬鮫魚常常沒太多的光顧。隔天母親就將它爆香了姜絲加了豆醬來煮它,味道也不差。

回想當時,吃小魚,也是學習接受生活里一種平凡的作息,能學習面對多骨少肉的小魚中挑戰自己。

有一種Kek Kek小魚,它的肉雖甜可是骨也兇了,細而多又密的骨,吃時叫人防不勝防,母親常用辣椒干及亞參片來煮它,味道可真好。我們4兄弟常常在午後學習如何將細嫩的魚肉和令人心寒的魚骨分開。

我愛小魚,也不抗拒大魚的直接味道。一般上,許多人都這麼認為,有錢人吃大魚,沒錢人吃小魚。大魚出得了場面,身份雄厚;而小魚樣貌寒酸,無法挺樣,但我卻不完全認同,而多年前,江魚仔已飛上了天空,且只有豪華位置的人可以嘗到。

我知道任何一種的味道,穿越了時間和空間,可以變成一種新的心情體驗,在真實和想象的混淆中,互相依存。而一個隨著時間變化的味道,成了時間裡的一種味道記錄,包括了地方的見證。

環境讓味道成形,我小時候在甘榜的日子裡,大家都不富有,但大家都懂得迎接及應付生活上知足的細節。青菜之外,有小魚吃,都是幸福的事。

真正的味道可以改變人,而不認真的人也會改變真正的味道,在我的獨居生活里,偶爾有大魚相伴。我深深知道我是味道中的閒雲野鶴,在小魚的味道里,我更自在更快樂。

(星洲日報/副刊‧文:翁文豪)

烧稻草

燒稻草是割稻後的工作。

旱季,燒稻草輕而易舉,一把火燒光稻草。雨季,燒稻草是苦差事:田地積水,稻草濕漉漉,即使天氣放晴,只能燒外層;田地消水後,用耙子散開潮濕黴爛的稻草,費時費力,爆曬數天後燒第二輪稻草,若陰雨天持續,稻草或被留下。

【世華‧奇聞】迷戀女警甜美聲線,男子虛假報警上萬次!

燒不完的稻草影響務農作業。田地灌水後,浮在水面的稻草堆積田埂岸邊,厚厚一層,有待撈起。沒撈起的稻草在田地放水後覆蓋地面,當谷種播在這裡,難紮根,稻苗稀疏且生長緩慢,受影響地帶有待補秧。

對稻農而言,燒稻草是慣例任務。於我,傍晚時分爝火處處裊裊白煙升空,耳際響起鄧麗君的歌:“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 裡……”,詩情畫意。有了環保常識後,目睹熊熊烈火夾雜滾滾濃煙,不再浪漫,關心的是:一年兩次公開焚燒稻草,年複一年釋放多少二氧化碳?地球暖化了多 少?天氣再熱下去,人類如何生存?

完全不燒稻草不減反加劇地球暖化,稻草沉澱為土壤的有機物質,田地灌水後,積水切斷空氣和土壤的聯繫,土壤的微生物通過無氧發酵產生比二氧化碳更強的溫室氣體──甲烷(methane),每個甲烷份子能吸納的熱量是二氧化碳份子的30倍。

稻米提供糧食也破壞環境,難兩全其美。針對稻草,我有憧憬:收割後,“收集稻草機”田間四處收集稻草,擠壓捆綁後輸入工廠處置、加工,變成木板和木材,是廢物利用,也環保,這是當權官員刻不容緩該關註的項目之一!

(星洲日報/副刊‧文:冬陽)

记功簿

給兒子做《記功簿》有3年了,今天也想給女兒做一本。記功簿其實是取經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親子教育書。

我覺得記功簿蠻實用的,可以提醒孩子所做過的好事,又可省下一筆物質的獎歷,符合經濟效益之余,孩子也不會一直追著要獎品。

【世華‧奇聞】迷戀女警甜美聲線,男子虛假報警上萬次!

裡面記錄了大大小小的“功勞”,基本上很多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如孩子會自己洗白鞋、會主動幫媽咪拿東西、會整理書桌、有稱呼長輩、吃飯第一名、會關心爸爸媽媽……當然,有些事情記一次功過後,還是會忘記,如稱呼長輩,三不五時還得要媽咪提醒。

通常一個4歲的小孩,會因為一顆星星而雀躍萬分,相對的,星星的吸引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褪色。為了讓哥哥有更實在的獎歷,我答應哥哥,10顆星星 換一個笑臉,5個笑臉可以換一樣禮物。有時對哥哥的行為豎起大拇指,他會追問:“有星星嗎?”我在想,他關心的可能不是星星,是收集了足夠的星星就可以換 一份禮物。道理是一樣的,媽咪有時為了要換心愛的禮物,會固定到同一間店消費,收集足夠的印花。不同的是,媽咪的印花是用錢換來的,而你只要做好事就有星 星,一分錢都不必付。看來,你劃算多了。

朋友問:“你給星星,孩子會做好事,如果一天他不再稀罕你給的星星和獎歷,怎麼辦?”很多時候,父母會杞人憂天,先給孩子貼上壞標簽。如果孩子常常 往好的一面學習,你還擔心他會變壞嗎?星星只是一種肯定,一個表揚,一天一個,或數天一個,日子一久,3年至5年,習慣成自然,媽媽播下愛的種子,已在孩 子心中發芽,那時就是驗收的時刻了!

與其記住孩子的過錯(記過),不如記住孩子的優良行為(記功)。

與孩子一起成長

很多時侯孩子的優良行為,是在爸爸媽媽的表揚下,潛移默化慢慢形成。

在實行記功簿的當兒,發現一項意外收獲,兒子在“閱讀”自己的豐功偉績時,從中學到不少生字,還私底下替媽咪修改錯別字。而且還偷偷給媽咪“回 信”,寫下一小則“我很孝順了,不過我還要像孔子一樣孝順。”媽咪拿給爸爸看,爸爸問:“孔子很孝順的嗎?”媽咪答不上來,只知道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哲學 家和教育家。孩子應該是讀《弟子規》,裡頭教的都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道理,自然而然就覺得孔子是孝順的。

教育孩子這條路很漫長,就像在搞革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有超強的耐力,不斷的充實自己,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記功簿就像是一本成長備忘錄。

(星洲日報/副刊‧文:王力琦)

跳下之前

有個親屬,去年和丈夫離異,結束了18年的婚姻。

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一對夫妻從結合到分開,總有糾結不清的理由。

【新潮】引發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由於婚姻的不協調,她立下決心和丈夫離婚,另投他人懷抱。在追求愛情的路上,永遠沒有對錯,因為對與錯,從來不會在相愛的過程中被看清。唯有當關係產生變化,愛情走到盡頭的時候,人們才會發現當初的選擇也許是愚蠢而不智的。

灑脫的人,會感恩這段經歷讓自己成長。脆弱的人,或許一蹶不振,然後靠時間慢慢療傷。但不管怎樣,所有的驟變必然會帶給當事人某些領悟。

我一直記得這位親屬決定離婚時說的話。她說,她才40歲,還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心愛的人再結婚。說得斬釘截鐵。

是,追求幸福從來沒有時限。40歲,無論男女,依然可以為自己開創更美麗的人生。

至於再婚,我的看法比較悲觀,所以,就免了吧。一個女人,以18年的青春年華,抵押給一段曾經快樂但終究失敗的婚姻,何苦再把余下的人生押註給另一 段未知結果的婚姻?說得難聽些,是那麼艱辛從一個感情枷鎖爬出來,為何要往另一個深坑跳進去?當然,也許那不是無底深淵,而是幸福的漩渦。女人對於愛情, 可以勇猛無比,義無反顧。但是,跳下去之前,何妨再三思?

女人,沒有那麼多青春歲月來典當。

受過一次傷,應該重新修補自己,以最佳的姿態面對未來。女人四十,絕對可以繼續美麗優雅。正如當事人所言,她才40歲,還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幸福。然 而幸福未必要來自婚姻。聰明的女人,不會急於在這個時候以另一婚紙將自己捆綁,相反的,應該先好好享受愛情的滋潤和生命的自由,豐富心靈,讓自己重新出 發,也許會因此發現另一道更燦麗的人生風景。

有些滄桑,經歷一次就夠。所以,別那麼急著往下跳。

(星洲日報/副刊‧文:雲河)

心里永远的痛

今年父亲节,像往日般在家里打扫屋子,没有蛋糕、没有聚餐,因为也没有父亲。25年前,父亲去世时我才9岁,那时候都不懂得甚么是父亲节。父亲节这玩意儿应该是90年代后才开始掀起的热潮吧!

我早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父亲节,但是每当想起他,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情绪翻滚在脑海里久久不能 离去。对於父亲的情感,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从他离世那日开始,他在我心里就像一个易碎的玻璃瓶,好像一碰触就会马上支离破碎。还记得父亲 刚逝世的头几年,姑姑总是有意无意的问我:“你知道爸爸去哪里了吗?”“死了”我总是慢慢的而且还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复她。只要我说了,她就不会一直问个 不停,然后还不忘训导我们,“爸爸不在了,要听话,要勤力读书……”这样的戏码,一年不知上映几次。我知道他们大人只是想確认我们这些小孩到底知道爸爸发 生甚么事情了。但是她並不知道,我每次那不甘心的回答,都是因为心里的难过。大人只会问却从来没有告诉我死了的意思,早熟的我却知道死了就是永远不会活过 来,知道他再也不会回来,我再也看不到他了。心里的难过和思念却从来不敢在大人面前表露,每天睡觉时只希望父亲会来梦里与我相会,告诉我他还像以前般疼 我。

【新潮】引发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在母亲或任何人面前提起父亲的事情,对於別人问起父亲也会毫无顾虑的说 他已经离世了,我以为自己已经坦然地接受他逝世的事实。然而多年前,在朋友为我做的一个深层沟通里,我回溯到父亲离世的那一天,再次面对父亲的死亡,我只 是不停的哭,止不住的抽泣。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对於父亲的离世我从来都没有放下,不去碰触並不代表已经遗忘。如今回想,当中对他的情感除了难过和思念,还有 怨恨。对,就是恨,恨他给了我生命却没有给我父亲的温暖就撒手人寰,让我从小就得背负著照顾弟妹帮忙家里的责任,从来不能像其他小孩般过著开心的童年。耳 边总是传来大人常掛在嘴边的话:爸爸不在了,要勤力读书,不要学坏。母亲严厉的教育方式曾经让我兴起逃离的想法,以为母亲不疼我了。虽然长大之后才瞭解母 亲的用心良苦,但是这一路走来,好的坏的我已经不知不觉把这些罪名怪在父亲身上。

对於父亲的感觉总是矛盾的。看著桌上放著多日的名字,那是我凑热闹隨朋友去看名字之后所改的。 师父说我是个挑剔的人,所以还给了我3个选择,但是却无一个是我喜欢的。其实心里深知不是不喜欢而是自己对父亲的一个执著。父亲离去时,甚么也没有留下, 而他唯一留给我的,除了生命还有他为我取的名字,一个命理师说很差的名字。我並不是宿命论者,我深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最后,我把桌上的名字全收了起来, 名字不换了,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来掌握。父亲给的东西已经很少,再失去它只会感觉与父亲的联繫更遥远了。在这世上唯有骨血之情永远是我们一生也挥不去的。

(星洲日报/副刊‧文:威尼斯)

韭菜花

在一間小食店旁,發現小小花圃間一小畦綠色叢中,綻開一簇白雪雪花球,十分亮眼。趨前一看,原來是韭菜花。

很久沒見到韭菜花了,尤其是這麼大朵的美麗白色花。

【新潮】引發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在山上,氣候寒涼,陽光溫絢,各類鮮花水果,尤其是蔬菜,更長得異常蓬勃豐盛繁茂。高原雖然能栽出各式各樣品種的蔬菜,但是,有些菜類,山上的農家,少去栽種它。

就如韭菜花。

韭菜花,它在山上栽種,會更加肥美,但卻不獲得熱烈投資經營。山上氣候得天獨厚,各類疏菜都好培植,為了山上與山下農人的共同利益,所以要避免一窩 蜂搶栽同一類型農作,造成市場泛濫,供過於求價格崩潰局面。然而,山上農家種菜,也愛吃蔬菜啊!山上的菜吃膩了,就渴望吃吃平原菜。因此,一些農家就會在 園旁,或住屋邊播些平地菜種,供自家人轉換口味。

小食店主人沒有耕地,在店旁種些容易管理的平原菜,韭菜花,很得意。當我看到他所栽的韭菜盛開了花,我想,一定是作物豐收,采摘吃不完留下菜花蕊苞吧?韭菜伸出了蕊苞,就要食用,當綻開了花球,就不適口了。

我們農家,栽種蔬菜,一般蔬菜都會開花,蔬菜花都非常漂亮,尤其是韭菜花和金針花。這兩種菜花很特別,除了好吃,它還會伸出長長的花枝,可摘下插在花瓶供擺設觀賞。

有一個時期,不知哪兒來的雅興,常在園中休息的破寮子,在破舊的飯桌上擺了一瓶鮮花。這花,當然是蔬菜花啦!我們農家真幸福,園裡種蔬菜,有菜吃,又有美麗的花朵觀賞。然而,一些蔬菜花,要采來吃,或是要摘下擺設觀賞,是要看準時期的,尤其是韭菜花和金針花。

韭菜花和金針花,是吃它的蕊苞的,當它的蕊苞伸高時,就要及時采摘。如果你不及時采摘,蕊苞老邁,爆裂,盛開,就是一朵花,而不再是美味的佳肴好菜了。

(星洲日報/副刊‧文:鄧長權)

都是眼睛惹的祸

我有一双大眼睛,从小就很令人羡慕。然而,徒有两颗圆滚滚的黑眼珠,却怎么也称不上水汪汪或炯炯有神,还嫌与口、耳、鼻无法匹配。故此,与美人胚子的雅號擦肩而过,庆幸也还算五官齐全。

孩提时代,为了那双大眼睛,不知流了多少委屈的泪。当年那些调皮的小玩伴儿,总爱讥笑我大眼婆、大眼雕、金鱼眼等,要不就是挖苦我眼大不见山。当时我是多么的痛恨这双大眼睛。

【新潮】引发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渐渐长大后,不再去理会这些无稽的嘲讽了。高中毕业后,立誌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接受师范3年 的培训后,成为合格的老师,开始执教鞭了,这时才体悟到天生大眼必有用,对於控制课堂上的纪律最管用。每当学生吵闹不听教时,只要双手叉腰,睁大双眼,定 睛地凝视对方,个个都乖乖就范,省去不少唇舌。

记得有一次,班上来了一名插班生。他也许尚未“恭维”我的威力,经常不做功课,还去作弄同学。 於是,召见有关家长,希望双方合作,把孩子教好。然而这名母亲不肯面对事实,找来许多牵强的借口袒护孩子。她还投诉我的双眼太大,令她的孩子害怕学习,故 此不做功课。当时我听了啼笑皆非,虽然一时气极了,但我仍然按耐著气,以开玩笑的口吻告诉她,我即日起省吃俭用筹一笔钱,儘快去动手术把眼睛缝小一些,这 才化解了这场干戈。

(星洲日报/副刊‧文:余春梅)

外公的烟卷

曾经我对茶几上的那个生銹了的盒子如此著迷。盒子旁边总是伴隨著一叠薄薄的纸,纸张雪白雪白的,和生銹了的铁盒一起静静地躺在那里。中午从那满是木架子的菜园回到家中,外公会坐在茶几旁的那张红色躺椅上,低著头开始卷烟卷。

我一直以为外公外婆就住在离我家不远的一座树林里。那是因为每次要去见外公外婆时,父亲总会把 车开进一座树林里,一路顛簸著,慢慢地开呀开,经过一丛稀疏的椰树。倾倒在地的椰树上偶尔会有一两只野猴蹲坐在树干上,双手抱著椰子,眼睛紧盯著坐在车里 的我和弟弟。椰树后面是一排排可可树,只有小孩站在可可树丛中才不会被发现,可可树太矮了,藏不住大人。

【世华‧奇闻】杀人犯潜逃13年,为扬名上电视相亲终落网!

先是看到那间偌大的高脚屋,然后外公的家便到了。同样是高脚屋,好几根极细极细的木柱深深地插 入土里,顶著由无数块木板组装而建成的木屋。几级深红色的阶梯將木屋和地面衔接起来,爬上楼便是外公外婆的家了。我从来没有怀疑那些木柱的支撑力,径自在 木地板上又蹦又跳,双脚踩在凉凉的木板上,感觉和土地是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远。

往左走几步便是窗户了,窗户上的粉色窗帘永远是敞开著的,把纱窗打开,可以看见底下有群小鸡嘰嘰嘰嘰地跟著母鸡转。母鸡和小鸡们时而跑到落地生根丛中,时而躲到高脚屋底下,那里有外婆洒下的小米,等著小鸡们去啄食。

我和烟卷之间的秘密,没有人知道

红色的躺椅就在窗子边的角落处。每一天,外公坐在那里,把一只脚高高地翘起,裤腿卷得高高的, 泛黄的背心隨意地耷拉在椅背上,卷著他的烟卷。外公小心翼翼地拈起一撮又一撮烟丝,將它们放到烟纸上,然后再慢慢地卷起来,点上火,放到嘴边上吸。偶尔外 公也会抬起头来看看电视上正播放的节目,有的没的瞎看。遇到英语节目,看不懂,便转头问身边路过的人:“讲甚么呀?”

等到从躺椅上起来时,外公的背脊上便是一条条印痕了。那是长时间靠在椅背上而留下的印痕,在外 公深棕色、带有些许斑点的身体上停留片时,稍一会儿就不见了。外公踏著外八步型,径自往厨房走去,留下未烧尽的白色烟卷在茶几上,孤独地继续燃烧。我跑上 前去悄悄將烟卷捡起,学著外公抽烟的样子,抽起烟来。但我也就只能抽个一两口便被呛著了,而后赶紧把烟卷放回到烟灰缸里,看著它继续地烧下去……外公从来 不知道多年以前我曾经偷偷抽吸他那未燃尽的烟卷。这是我和烟卷之间的秘密,没有人知道。我一直喜欢香烟的气味,喜欢看著烟卷被慢慢燃烧,直至白色的烟纸消 失在眼前,灰飞烟灭为止。

不知道外公在被燃烧时会不会想起这些年来他的那些未燃尽的烟卷?听母亲说,那天的天空异常的晴 朗,火红的太阳高掛在空中,天空低下是庸碌一辈子的我的亲人,站在大地上抬头看天,看眼前熊熊的火,以及外公的那具干瘪无力的身躯。火花在炉子里不停地跳 跃著,时而有声从炉子里传出,仿佛那蓝色的火花就要从火炉里蹦出来,盘踞在外婆的身上。

◎谨以此文纪念我那逝世的外公。

(星洲日报/副刊‧文:林雪虹)

情迷剪贴

报纸是每天必买的精神粮食,里面包罗万象。只要勤力剪贴收集,经年累月后就会累积很多本“书”,可以省下不少买书的钱。

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剪贴,把《知识画报》內的好文章剪下贴在旧簿子上,有空时拿来阅读,一边在精 美的词匯下画红线,方便以后参考时可以迅速阅读,日久有功,写作文进步了很多。这一开始,从此我对剪剪贴贴一往情深,不能自拔。上了中学,把报章上仰慕的 明星和歌星照片剪贴成本。喜欢买杂誌,见內有美丽的图画配上优美的诗词,令我爱不释手,把它们剪贴下来。上了高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喜欢上心理测试问答, 就收集这种剪贴。

【世华‧奇闻】迷恋女警甜美声线,男子虚假报警上万次!

剪贴本帮我省下买书钱

所剪贴的东西隨不同年龄的需要而改变。打工时,剪贴有助工作的资料查询。嫁作人妇,平时很少下 厨的我,为了尽贤妻良母的责任,只好剪下报章的食谱,依样葫芦烹飪。菜肴还似模似样,唯糕点却失败,只因为食谱写“用適量的水”,不知到底是多少水?用过 量的水了,糕点软绵绵难下咽;用太少水了,糕点硬得好像石头,这是哑巴教师不足之处。生儿育女了,剪贴一切如何照顾宝宝的资讯。年龄越大渐老化,把保健知 识的报章剪下打洞收进档案夹內。每逢家人或者自己有病痛时就翻阅取经,以免如瞎子摸象,拖延病痛而受苦。

忽然爱上栽种花花草草,又剪报收了一个有关种植花卉的档案夹。五分钟热度后,想延续小时画画的爱好,就收集剪贴美丽的图片作参考。

当然,投稿成功见报的文章,岂能错过?剪贴下来,一有空就翻阅小成就,不停重复的阅读,有满足感的喜悦,自我陶醉一番。也剪贴了一些其他作者的好文章以作参考和学习。阅读剪贴真有益,所以我有很多本剪贴本,它的知识帮了我很多忙,也帮我省下很多买书钱。

(星洲日报/副刊‧文:冰铃)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 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 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 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 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 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 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 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 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 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 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 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 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 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2011年1月4日星期二

2011年UPSR的准备




在UPSR中我会准备课外资料参考资料和作文书等等复习我不希望考到7个A只希望考到好成绩只要不让父母担心就心满意足了

罗静宜

Kelly Looh JingYee





在UPSR中,我也会充分的准备重要的资料。希望可以及格,不让父母亲们担心就行了。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陈泳盈上


Tan Yong Y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