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烧稻草

燒稻草是割稻後的工作。

旱季,燒稻草輕而易舉,一把火燒光稻草。雨季,燒稻草是苦差事:田地積水,稻草濕漉漉,即使天氣放晴,只能燒外層;田地消水後,用耙子散開潮濕黴爛的稻草,費時費力,爆曬數天後燒第二輪稻草,若陰雨天持續,稻草或被留下。

【世華‧奇聞】迷戀女警甜美聲線,男子虛假報警上萬次!

燒不完的稻草影響務農作業。田地灌水後,浮在水面的稻草堆積田埂岸邊,厚厚一層,有待撈起。沒撈起的稻草在田地放水後覆蓋地面,當谷種播在這裡,難紮根,稻苗稀疏且生長緩慢,受影響地帶有待補秧。

對稻農而言,燒稻草是慣例任務。於我,傍晚時分爝火處處裊裊白煙升空,耳際響起鄧麗君的歌:“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 裡……”,詩情畫意。有了環保常識後,目睹熊熊烈火夾雜滾滾濃煙,不再浪漫,關心的是:一年兩次公開焚燒稻草,年複一年釋放多少二氧化碳?地球暖化了多 少?天氣再熱下去,人類如何生存?

完全不燒稻草不減反加劇地球暖化,稻草沉澱為土壤的有機物質,田地灌水後,積水切斷空氣和土壤的聯繫,土壤的微生物通過無氧發酵產生比二氧化碳更強的溫室氣體──甲烷(methane),每個甲烷份子能吸納的熱量是二氧化碳份子的30倍。

稻米提供糧食也破壞環境,難兩全其美。針對稻草,我有憧憬:收割後,“收集稻草機”田間四處收集稻草,擠壓捆綁後輸入工廠處置、加工,變成木板和木材,是廢物利用,也環保,這是當權官員刻不容緩該關註的項目之一!

(星洲日報/副刊‧文:冬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