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

我们需要天使

我一向来不是属於崇尚名牌的kaki,所以来到意大利米兰的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Victor Emmanuel II)大厦时,我並没有雄心万丈的四处去疯狂搜购名牌货物。

听说,藏有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和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地点就在附近,只10分钟的车程就可到达,便兴致勃勃的和家人及几位队友召了两辆计程车过去,就只是想要一览旷世巨著的风采。

【世华‧奇闻】英国女子怀孕期患异食癖,吞下3罐家具喷蜡!

其实说真的,《最后的晚餐》这名画已是耳熟能详,在意大利到处都可看到其副版。书刊、画册、明信片、甚至各种旅游纪念品,都成万成亿那样的翻制销售出去。

到教堂去只是为了目睹其真跡,亲身感受感受一下达芬奇在他那个大时代所要表达的一种勇者无畏的 风范。在那最后的一夜,耶穌向12个门徒透露有人背叛他,却没有潜逃的意愿。12个门徒形態各异,只有做贼心虚的犹大,背光而站,画家用阴影的笼罩象徵式 的把背叛者给显突出来了。这是西方文艺复兴期一种代表性的绘画手法,也是达芬奇花费了4年心血的结晶,画像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產名录。

如果真有像画家笔下的天使

到达教堂时已是下午3时,入口处有一长列的人群在排队等著进场,售票员说,当天的入场票只剩下一张,下回请早。並且如果想要肯定有票进场,最好在一星期前预定。

我们在冒雨的街道往回走,有一丝丝的失望縈绕在心头。

这一次,我並没像那年在巴黎时那般幸运,同样是偷偷脱队去看举世名画,那一次到卢浮宫博物馆(Louvre Museum)得以见到它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次的意大利之行,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我后来又回到了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大厦,用了相等於一个名牌小皮夹的价钱买了一幅迷你型的油画。

画面上是两个胖嘟嘟赤著身子的小天使,浑圆的小腿小手,背上是短短伸展著的双翼。小天使在云端上睁著纯凈无邪的双眼俯瞰世间,身畔有鲜红美艷的玫瑰花环绕著。背后灰蓝的天空和谐的陪衬出一种静蕴安寧的气氛。

我怔怔的想,在我们现实单薄的社会上,確实是需要有一些美丽的天使,才可以把我们淡漠的生命提 昇至另一个层次。像这些把生活美化在画布上的画家,便是把当时一些震撼人心的主题,透过了他们慎密的心思,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来,以至流传万古。这样,当 我们尝试去为歷史思索和想象时,那远古的事故才会呈现出色彩,也为后人添加了想象的空间。

再转过来往另一方面想,如果真有像画家笔下的天使,他们永远藏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守护著我们,在我们忧伤颓丧时给予安慰,在我们迷途失落时赐於指路明灯,那该多好啊?

所以我们需要有天使,为灰暗的生命抹出一个亮丽的晴空;为充满创痛与无奈的人生划出一线希望。

(星洲日报/副刊‧文:孙天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