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心里永远的痛

今年父亲节,像往日般在家里打扫屋子,没有蛋糕、没有聚餐,因为也没有父亲。25年前,父亲去世时我才9岁,那时候都不懂得甚么是父亲节。父亲节这玩意儿应该是90年代后才开始掀起的热潮吧!

我早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父亲节,但是每当想起他,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情绪翻滚在脑海里久久不能 离去。对於父亲的情感,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从他离世那日开始,他在我心里就像一个易碎的玻璃瓶,好像一碰触就会马上支离破碎。还记得父亲 刚逝世的头几年,姑姑总是有意无意的问我:“你知道爸爸去哪里了吗?”“死了”我总是慢慢的而且还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复她。只要我说了,她就不会一直问个 不停,然后还不忘训导我们,“爸爸不在了,要听话,要勤力读书……”这样的戏码,一年不知上映几次。我知道他们大人只是想確认我们这些小孩到底知道爸爸发 生甚么事情了。但是她並不知道,我每次那不甘心的回答,都是因为心里的难过。大人只会问却从来没有告诉我死了的意思,早熟的我却知道死了就是永远不会活过 来,知道他再也不会回来,我再也看不到他了。心里的难过和思念却从来不敢在大人面前表露,每天睡觉时只希望父亲会来梦里与我相会,告诉我他还像以前般疼 我。

【新潮】引发生活新感受:潮流不一定是最好,穿出自己的风格才是时尚!

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在母亲或任何人面前提起父亲的事情,对於別人问起父亲也会毫无顾虑的说 他已经离世了,我以为自己已经坦然地接受他逝世的事实。然而多年前,在朋友为我做的一个深层沟通里,我回溯到父亲离世的那一天,再次面对父亲的死亡,我只 是不停的哭,止不住的抽泣。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对於父亲的离世我从来都没有放下,不去碰触並不代表已经遗忘。如今回想,当中对他的情感除了难过和思念,还有 怨恨。对,就是恨,恨他给了我生命却没有给我父亲的温暖就撒手人寰,让我从小就得背负著照顾弟妹帮忙家里的责任,从来不能像其他小孩般过著开心的童年。耳 边总是传来大人常掛在嘴边的话:爸爸不在了,要勤力读书,不要学坏。母亲严厉的教育方式曾经让我兴起逃离的想法,以为母亲不疼我了。虽然长大之后才瞭解母 亲的用心良苦,但是这一路走来,好的坏的我已经不知不觉把这些罪名怪在父亲身上。

对於父亲的感觉总是矛盾的。看著桌上放著多日的名字,那是我凑热闹隨朋友去看名字之后所改的。 师父说我是个挑剔的人,所以还给了我3个选择,但是却无一个是我喜欢的。其实心里深知不是不喜欢而是自己对父亲的一个执著。父亲离去时,甚么也没有留下, 而他唯一留给我的,除了生命还有他为我取的名字,一个命理师说很差的名字。我並不是宿命论者,我深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最后,我把桌上的名字全收了起来, 名字不换了,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来掌握。父亲给的东西已经很少,再失去它只会感觉与父亲的联繫更遥远了。在这世上唯有骨血之情永远是我们一生也挥不去的。

(星洲日报/副刊‧文:威尼斯)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