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

不一样的父母

“用力!再用力!Teran!”產房裡,又是平凡的一日。助產士(Nurse midwife)和醫學生在對著這位準媽媽喊。

“很痛啊!”

【寵物情緣】讀大學時,他膽敢把狗狗帶到學校宿舍偷偷飼養。畢業後不找高薪厚職,反而應徵寵物店銷售員!

“別喊出聲,咬緊牙根,手抓小腿,頭起來,往下推!”經驗老到的助產士下令。只見準媽媽臉和頸上的青筋都冒出來了。豆大般的汗和淚水流出,劃下。當 然冒汗的不只媽媽,在旁等候的準爸爸也焦急得直擦汗。CTG(測量胎兒心跳的機器)“嗦嗦嗦嗦嗦”地叫個不停。這就是產房裡典型的寫照。

準媽媽才27歲,這是第一胎,懷孕期間都沒問題。胎兒成長也如預期一樣,如今39周;準爸爸是一位警察。從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迫不及待迎接第一個孩子,就快要為人父母的雀躍,摻雜著忐忑與不安。

“看到頭發了,再用力!”這句話對媽媽來說是一支強心針。我穿好了外科無菌手套,一面準備著臍帶的夾子和剪刀,一面為媽媽打氣。又是一番折騰,終於寶寶的頭出來了。助產士對著我喊:“Adik,mari!”

我手握好寶寶的頭,好讓寶寶的頭能為了適應骨盆縱軸而旋轉。然後把寶寶的頭往下拉,等前肩膀出來了再往上拉,讓後肩能出來。雙肩出來後,胎體及下肢隨之順利娩出。噢,是個小男孩!

助產士熟練的為寶寶做抽吸,寶寶哇哇哇的哭了。而我則忙著剪臍帶,百忙中我瞄了寶寶的臉一眼。哎,怎麼寶寶看起來有點面善,讓我不禁打了個冷顫。突然我發現助產士們都靜了下來。雖然手沒停,但臉色都微微變了(平日她們都會向媽媽說話之類的),產房突然變得跟平日不一樣了。

爸爸卻沒察覺,難掩心裡的雀躍和對真主的感恩,他專心地為寶寶念誦祈禱(azan)。媽媽雖累壞了,卻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寶貝孩子,眼神里閃耀著 母愛。擦幹了寶寶身上的羊水,我把這剛來到這世界的小生命放到媽媽懷中。助產士反應快,對媽媽說:“來,我們先為他洗澡和量體重。”就把寶寶抱走了。我忙 著在把胎盤接出來時,爸爸興奮的對電話另一端的親人報喜訊,媽媽閉上雙眼在休息。

難掩不安的心情

匆匆解決了我的任務,留下助產士為媽媽逢合傷口,不安的心情促我快步走到新生兒的護理房。護士在為寶寶量體重。我再端詳寶寶的臉,圓圓的臉蛋,扁扁 的鼻梁,眼角上挑,還有深雙眼皮……這時,護士已說出了我心裡面的答案:“這寶寶看起來有點syndromic。恐怕是Down Syndrome”。我輕輕的點頭,她接著說:“婦產科醫生已經在打電話給小兒科醫生了,待會他們會過來看。”

Down Syndrome,唐氏綜合症。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現象,命名源自在19世紀末首次描述其病理的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Down)。唐氏綜合症的孩子通常會有學習障礙、智能障礙和各種各樣的先天性疾病。一般上其生出唐氏兒的風險會隨產婦的年齡而增的,這意味著雖然風險較 低,但年輕媽媽也有可能生下患上唐氏綜合症的寶寶。

小兒科醫生不一會就趕到了。她先檢查了寶寶。“看起來是Down,但必須進行染色體檢查才能肯定。”她對在場的醫學生解釋,“接下來就是最難的一環了,得把這壞消息告訴父母。你們可以替我請爸爸進來嗎?”

我在產房外的等候處找到了爸爸,吱吱唔唔的一時不知該怎麼說。“呃……醫生有點事想要告訴你們,並希望你們夫妻都在場。”他臉色微變,心裡應該感覺到不對勁了。

隨著科技的演變,在國外,許多父母都會在懷孕期間進行各種檢查,以便可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的慣例(routine)。若發現是唐氏,有些國家更是允許合法的墮胎。

這時,爸爸,媽媽,寶寶,還有醫生都在房裡了。大約10分鐘後醫生才出來。我的責任是把媽媽和寶寶送到休息室好讓媽媽喂寶寶喝奶。我很好奇爸爸媽媽 這時的情緒會怎麼樣。但他們出奇的平靜,我也沒有多說。到了休息室,媽媽準備哺乳寶寶,剛剛的消息並不影響她眼神里流露出來的溫暖母愛。我離開休息室,滿 腦子都是雜亂的思緒。

我無法體會身為唐氏綜合症寶寶的父母的感受,只能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設想。我曾經與幾位唐氏兒的媽媽聊過天。特殊教育、健康問題、複健、社會的眼 光,甚至家人的眼光,這一切都不簡單,需要父母無限的包容,耐心,恒心,還有大愛。這些父母克服重重考驗,把孩子撫養成人。然而另一邊廂,令人費解的是, 也有父母把骨肉活生生地遺棄,甚至殺死。

那天以後,我都沒再遇見這對父母和小寶寶,願他們過得安好。

(星洲日報/副刊‧文:何翊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